首页 > 国学经典 > 诗词宝典

诗词大会宝典 谭慈云:我是太姥姥的“百人团”

文 | 「广电独家」刘欣

“我们把工夫花在了开始录制之前,要保证至少60%是A类选手,就是既有诗词才华又有故事的人。”

诗词大宝库_诗词宝典大会图片_诗词大会宝典

“有趣、有情、有文化、有诗词功底”是《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和团队的择人(选手)标准,通过下面的一个例子便可印证。

第四季第四集中的“四世同堂一家人”,一家四代中共有9位老师。家里之所以文化氛围浓厚,是受太姥姥的影响。太姥姥今年96岁,曾经是小学语文老师,读诗己经成为习惯,直到今天依然每天读一两首诗。太姥姥经常和重外孙女李怡娴视频聊诗,她俩有一个约定,每天都会把自己读诗的视频录下来发给对方。因为岁数太大,太姥姥没到录制现场,但她兴致勃勃地录了一段视频,发了一段她读的诗词,马上就把现场的气氛点燃了。

71岁的姥爷谭慈云从小热爱书法,69岁的姥姥许美玉从小喜欢诗词。2008年李怡娴出生,从小与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的她开始跟二老学习诗词。每天从家到学校,步行转公交来回花一个小时,这60分钟是姥爷和怡娴的诗词时间,从背诗到飞花令,己经坚持了两年。甚至有一次,爷俩玩飞花令过于专注,把书包丢在了公交车上。姥爷先将小怡娴送到学校,再去寻找书包。司机打趣他:“人没丢吧?”

姥爷谭慈云和姥姥许美玉是“百人团”中年纪最大的参赛选手,作为多年的老夫妻,两人从来不好意思对彼此表达爱,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舞台上,他们用诗词勇敢地说出了“爱”:“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诗词大会宝典,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通过诗词,两位老人对彼此说出了最高级的“情话”。

诗词大宝库_诗词宝典大会图片_诗词大会宝典

精彩的选手,让平凡人的诗意人生绽放于国家舞台。这样的人和故事,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中还有很多。那么,他们究竟是怎样从数十万人中被遴选出来的呢?

▍中国人的心中从来都不缺少诗和远方

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于2月5~14日(大年初一至初十)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0点档黄金时段连续10天播出,总台央视科教频道()2月7~16日21点档重播,一开年就诗意盎然。

“《中国诗词大会》已经走过四年,四年中节目组不断摸索、创新,但不变的是它的底色,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进行各种设计。比如,无论怎样变,‘百人团’一直在,只是遴选范围在不断扩大。”颜芳是连续四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她总结道:“我们今年更强调‘诗入寻常百姓家’,就是要在选手们答题的过程当中,在他们讲述自己人生故事的过程当中,体现老百姓的诗和远方。”

诗词大会宝典_诗词大宝库_诗词宝典大会图片

颜芳《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

可以说,《中国诗词大会》在创意之初就力避“高冷”,不遗余力地“接地气”;而节目组实现“接地气”的主要路径,就是“题”和“人”。

这一次,「广电独家」跟颜芳导演细细聊聊《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那些人。

在第四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中,“百人团”进行了迭代更新。在保留40人预备团组成的第二现场基础上,节目将第一现场“百人团”划分为少儿团、青年团、百行团、搭档团四个团体,18岁以下的青少年选手人数高达53人,家人、情侣、同事、朋友均可结伴入组搭档团,通过选手间更多的交流互动,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各界,特别是对青少年群体的作用和影响。

“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选手心中都有自己的诗和远方。新一季的参赛选手们不仅在诗词方面实力过硬,自身的故事与人生经历也让观众印象深刻。

颜导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宝典”——《〈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百人选手团点位册》。在这份200多页、图文并茂的手册中,每一个选手的基本情况、人生故事、亮点甚至沟通建议都列了出来。“这个点位册是我们每年的一个法宝。我们需要在节目录制之前就把这些都做到位,然后根据这些点位来做节目上的一些设计,包括题目,包括跟主持人的沟通。”

这也是因为,一旦《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录制,导演就没有办法再多做些什么了,因为这个节目的赛制决定了他们无法安排“百人团”中的特定选手上场——出场选手得是每个阵营中当场答题最多且最快的人。“所以我们把工夫花在了开始录制之前,要保证至少60%是A类选手,就是既有诗词才华又有故事的人。”颜芳说。

这些参赛选手们,最小的5岁,最大的71岁,涵盖教师、工人、飞行员、空乘员、工程师、保安、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公务员等33个行业。他们中有把所有业余时间都交给诗词的超市生鲜售货员,有每天爬楼56层、用诗词自我鼓励的自来水查表员,有在飞行途中传播诗词之美的飞机机长……

对于这些爱诗词的人来说,其实诗词不在远方,就在脚下。诗词就是生活本身,一段诗词就是一段人生。在《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这些普通人,他们与诗词结缘。在他们眼里,诗词不是束之高阁的经卷,而是温润己身的甘露。

比如连续四期擂主邓雅文,只有13岁的她来自洛阳,就读于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诗词大会宝典,唐诗是她小时候的摇篮曲。还没出生,妈妈就对着肚子里的她念诗词。刚出生那会儿她哭闹得厉害,妈妈就一直在她耳边吟诵《春晓》《咏鹅》等简单的诗词,小小的雅文在听见这些诗词后竟然停止哭闹,安静入睡。雅文一岁半的时候已经会背《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登鹳雀楼》等十几首唐诗了。

《中国诗词大会》邓雅文对决肖异瑶“超级飞花令”

当老师在学校宣布《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开始报名的消息后,邓雅文是班里最先积极报名的同学。诗词带给了她别的东西所不能给予的快乐、自信和勇气。“我要展示给大家的或许并不是我会背多少首诗,而是我有多爱诗,我如何爱诗。”她沉浸在对诗词的热爱中,沉浸在人生的诗意中,温柔笃定且自得其乐,在豆蔻年华用诗词留下了最美的纪念。

退休后再就业于四川达州某超市生鲜区的赵华,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播出后成了诗词的重度爱好者,每次看节目都跟着同步答题,不知道答案的就用手机拍下来,每周休息日去图书馆查,记下大量笔记。第一季节目播出之前,赵华只知道100多首诗词,现在她的诗词储备量已经有700多首了。这次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录制,是赵华第一次来北京,也是她退休以来第一次穿新衣服,人生中第三次化妆。

诗词大宝库_诗词宝典大会图片_诗词大会宝典

无论职业,无论年龄,每一个热爱诗词的人都被诗词赋予了一种儒雅的气质,或许他们在生活中历经磨难,但在赛场他们有自己的谦卑与傲骨。

诗词,是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精神宝藏,也是中华民族极致凝练的智慧结晶。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远古吟唱,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气派,再到“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人的心中从来都不缺少诗和远方。

▍千里挑一“百人团”

据颜芳介绍,“百人团”的选手是从最普通的人群中发掘出来的,“他们中有精英也有草根,他们不是现成的,也不是别人可以大面积给你从数量上凑足的,‘百人团’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千里挑一,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个选手上场都有出彩的机会,初期的选拔是最漫长、最艰辛的。”

选选手、做题库是《中国诗词大会》每一季花时间最长的大工程。光是选选手,就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层层选拔,具体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渠道。

官方:节目组这几年都是跟教育部在合作,教育部帮助节目组在全国推出海选点,由于报名的学生群体庞大,先由各个地方作初轮筛选(节目组出题),之后节目组再作其他选拔流程。当每个地方选出两三百人时,导演组就会奔赴各地展开面试。面试过后,还要再筛选。“百人团”的每个选手都是这样一层一层选上来。

民间:就是导演以私访的方式去发掘人。“导演自己平时会看各种故事,找各种人。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就像从地里挖小土豆儿一样,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特点的,可以成为《中国诗词大会》选手的人。半夜了,大家加完班,打车回去的时候发现一个人拿着书等人,或者是司机可以说两句诗词,都会多问一句,你看过诗词大会吗,你想参加诗词大会吗?有的时候都魔怔了。”颜芳笑言。

比如上文提到的“四世同堂一家人”,就是节目组“捡”来的。这对老夫妻带着小外孙女来参赛,导演问小女孩,你的古诗词是跟谁学的呀?她说跟姥姥、姥爷还有太姥姥学的。导演一听有点儿意思,就把姥姥、姥爷叫进来一起参加了面试。这一“捡”,效果非常好——姥姥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姥爷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同时还给节目组带来了“96岁的太姥姥”这样一个惊喜。

诗词大会宝典_诗词大宝库_诗词宝典大会图片

这一季的人和故事,质量都很高。“因为在群众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我们在找大家,大家也在找我们,所以今年报名通道的质量特别高,比前几季的故事更生动。”言及此,颜芳很是欣慰。

她特别强调,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目标很单纯,是因为“好这一口”才来的,完全非功利,“不赢房子不赢地,也不能改变什么,不能帮你升学,也不能给你奖状、称号。它叫大会,它不是大赛。这些人来了都是以诗会友,是为了享受诗词的乐趣,为了沟通自己的人生经历,没有其他杂念。”

也因此,选手们都很真,“他们从来没有在别的舞台上绽放过自己在诗词方面的才华,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笑声也是真的,泪水也是真的,故事也是真的。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胜负心,就是想通过展示诗词才华让自己得到某种力量的支撑,同时也把这种力量传递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