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绘画工艺

跟搞画画有所区别,颜色釉创作是研究怎么样的

邓希平:景德镇颜色釉对坯体的要求跟画坯对坯体的要求不同,每一种釉对坯体成分是有要求,当然在景德镇也可以针对性地买某个作坊的坯。不同厚薄、造型的坯体适用于不同颜色釉的发色,也就是坯体服务于颜色釉的效果。我的作品是以颜色釉为主要装饰语言,为了把颜色釉展现得更好而选择合适的器型,坯胎都是自己工作室设计制作的。

作者:现在有很多学生、青年艺术工作者开设自己的工作室进行颜色釉创作,您能不能给大家一些建议?

邓希平:搞颜色釉创作的人其实是很少的,画颜色釉的人却很多。搞颜色釉其实是一门科学,它要求百分之七十的科技和百分之三十的艺术头脑。跟搞画画有所区别,颜色釉创作是研究怎么样把颜色釉做出来,它要求艺术家除了要懂科技之外,还要对颜色敏感,懂器型,这就是美学的成分了。搞颜色釉的工作室就像一个小的实验室,必须具备釉料加工设备、粉碎设计、配制工具、烧成设备等等,而且各种釉的烧成对窑炉的种类、结构、燃料方面也有特殊要求,所以搞颜色釉比画颜色釉的少。以前我们厂拜师学艺没有中专以上进不来,你还得喜欢这个行业(工作时又脏又累),还要耐得住寂寞,一开始试试颜色,红的、绿的是很新鲜很好玩,但是后面要研究怎样去发展、提高,是很难。还得要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不然做出来的东西很难有好的效果。

陶瓷颜色釉绘画,主要是利用景德镇的颜色釉材料和陶瓷工艺的进步。现在的瓷板可以烧得很大,在平面上可以很好地把绘画的经验运用到瓷板上来。它是为了把形象表现得更好而选择合适的釉。利用颜色釉绘画要懂一点釉上面的基础知识,要学会釉的基本操作方法。每个釉的操作方法和厚薄是不同的,所以要多做实验,善于总结经验。

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的恢复与发展——邓希平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的恢复与发展。1954年成立了“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前身),将身怀绝技的色釉艺人集中到陶研所工作,给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当时进陶研所的颜色釉艺人有李其才(擅长钧红釉)、聂物华(擅长宋钧花釉)、余一龙(擅长各种低温釉)、杜金标(擅长釉里红、美人醉)、余略艮(擅长郎窑红)、陈鸿高(搞长孔雀蓝釉、各种青釉)、左冬苟(擅长乌金、茶叶末釉)等。同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现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李国祯工程师等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也来到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总结老艺人的颜色釉配方和制作工艺陶瓷高温釉色绘画工艺,并对景德镇颜色釉所采用的各种土质原料进行化学分析,整理出文字资料。在此同时,多次选派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拜颜色釉艺人为师,学习颜色釉的配制方法,为后来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景德镇颜色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钧红、茶叶末、乌金釉、釉里红、郎窑红、天青、美人醉、宋钧、祭红、厂官、蓝窑变、蓝花釉、火焰红、粉青、玉青、豆绿、高温黄釉、硅锌矿结晶釉共18种高温颜色釉和金星绿、翡翠、哥绿、柳绿、象牙黄、鱼子绿、辣椒红、荔枝红、鱼子黄、紫丁香共10种低温釉他们先后研制成功。1966年聂物华、陈鸿高、左冬苟、余一龙、余略艮五位老师傅和邓希平、邓振纲、卢瑞清、沈民清、李林秀五位大学生到建国瓷厂推广颜色釉制作技术,并为建国瓷厂培养颜色釉技术人员。这些研究和发展工作到1967年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1968年轻工部陶研所被解散,部分颜色釉艺人和科技人员调到建国瓷厂,自此建国瓷厂逐渐成为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的试制研究和生产的中心。1974年建国瓷厂完成新北京饭店宴会厅正面墙上镶嵌画《漓江新春》的试制任务。这幅壁画高5米、长7米,由124种颜色的30多万块高温瓷片组成,这是我国第一幅大型高温颜色釉瓷片镶嵌壁画。主要研制人员为邓希平、左冬苟、李其才。它的试制成功表明景德镇高温颜色釉瓷片制作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75年景德镇雕塑瓷厂、建国瓷厂分别试制成功铁红结晶釉,主要代表作有《梅花鹿》和《伏桶瓶》。1976年建国瓷厂完成油烧铜红釉科研项目,用柴油在17立方米的圆形窑中烧制成功钧红釉产品,釉面质量达到柴窑水平,突破了铜红釉必须在松柴窑中烧成的旧模式,为此后进一步改进铜红釉生产燃料跨出了可贵的一步。同时又试制成功“无铅钧红釉”,彻底消除了铅中毒的危险。釉面质量超过含铅钧红釉水平,这种新钧红釉很快全面投入生产使用。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广大科技人员受到极大鼓舞,科研成果层出不穷。1979年建国瓷厂试制成功大件郎红釉新配方,在柴窑中第一次烧制成功64厘米高的《郎红釉美人肩花瓶》。这种配方投产后大大提高了一系列用郎红釉装饰的产品的合格率,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很好的社会效益。《郎红釉美人肩花瓶》多次被选作出访的国礼,被日本天皇等收藏。1985年,大件郎红釉新配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2年在景德镇第一届国际陶瓷节中,创新的颜色釉产品获奖有近十种,其中最突出的是邓希平研制的高温铜红釉新品种——凤凰衣釉,该釉新的窑变花釉配方和制作工艺陶瓷高温釉色绘画工艺,使变化万千的各色花纹在红釉中由里向外,逐渐显露出来,出现了釉里藏花的美妙艺术效果。这种工艺随后发展出各种颜色的羽毛花釉系列产品。羽毛花釉制作工艺是20世纪80年代景德镇铜红釉窑变制作工艺的重大创新成果。1983年又研制成功“陶瓷彩虹釉”。这种釉料由稀土元素配制,经1300℃高温与陶瓷坯胎同时烧成,可在盘类产品上出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的色环,颜色过渡十分自然、协调且釉面光亮无缘,是十分高雅的一种全新的釉料。“陶瓷彩虹釉”在1989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990年获第39届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

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颜色釉烧成工艺有了重大改进。由于木柴短缺和昂贵,沿袭了一千多年的柴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大大小小的各式液化气窑在景德镇迅速发展起来,许多传统釉料面临严峻的考验,新的配方和工艺应运而生。适应气窑生产的钧红、郎窑红、三阳开泰、祭红、窑变、玫瑰紫等铜红釉配方在短短的几年中被研制出来,并已开始小批量生产。更为可喜的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对铜红釉烧成过程中窑变现象理解的不断加深,掌握窑变现象的技术更加高明,颜色釉的装饰方法有了很大的创新。在一件作品上不仅可运用吹、涂、点、淋、浇等多种传统施釉方法,同时,还可运用多种窑变釉的互相渗透现象,创作出理想效果的命题作品。例如,为迎接香港回归创作的颜色釉窑变综合装饰《东方之珠》,就是通过窑变现象,巧妙形成紫荆花、海浪、火焰等纹饰。该作品好像一颗明珠从海上徐徐升起,以体现香港回归后更加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又如为庆祝建国50周年创作的颜色釉窑变综合装饰《普天同庆小口球瓶》,该作品利用球形表示普天同庆的宏伟场面,利用黄、红、蓝等多种窑变釉互相渗透,烧制出层层焰火齐放、表现出万家欢庆的热烈气氛,以此表达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颜色釉窑变综合装饰命题作品的创作成功,标志着颜色釉生产工艺、创作水平都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但是现在仍有部分传统颜色釉如祭红、美人醉、茶叶末等釉面还未能达到柴窑水平。景德镇的低温颜色釉也由于至今未完全析出铅、镉等重金属的含量,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低温颜色釉产量和品种都有减少,而现在能见到的仅有浇黄、鱼子绿、珐翠、淡紫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都还有待颜色釉科技工作者继续努力去解决。